温家宝总理在英国皇家学会演讲summ(2011/6/28 17:39:17) 点击:
41951 回复:
0 IP:
219.* * * 2011年6月2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英国皇家学会发表了题为《未来中国的走向》的演讲。演讲全文如下:
未来中国的走向在英国皇家学会的演讲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 温家宝
(2011年6月27日,伦敦)
尊敬的纳斯会长,
各位会员、各位使节,
女士们、先生们:
今天,我应邀访问久负盛名的英国皇家学会,深感荣幸。刚才,英国皇家学会授予我“查理二世国王奖”。这不仅是我个人的荣誉,也是对中国科技进步的肯定,同时也是中英两国科技界友谊与合作的象征。对此,我向你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英国皇家学会,是英国最高科学学术机构,也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科学学会。牛顿、达尔文、爱因斯坦、霍金等科学巨匠,为人类科技事业发展作出过划时代的贡献。在座的各位会员,同样以自己的杰出成就造福社会。我向你们表示崇高的敬意!
担任中国总理以来,这是我第四次访问贵国。这一次和上一次时隔两年,感觉大不相同。2009年初,贵国遭受一场罕见的大雪,同时也经历着国际金融危机的煎熬。我从达沃斯到伦敦一路走来,感受到一种忧郁不安的气氛。我当时说,“信心比货币和黄金更宝贵”。如今仲夏的伦敦,人们又恢复了往日的从容和自信。我对贵国应对危机所作的努力和可喜进展,表示由衷的钦佩!
我要告诉朋友们的是,经过这场国际金融危机的洗礼,中国前进的步伐更加稳健了。在这里,我想说一件事。
2008年5月12日,中国西南部发生毁灭性的特大地震。当时,我站在震中汶川的废墟上,对前来采访的中外记者说,“过三年再来,一个新的汶川会拔地而起”。三年过去了,我们一边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一边举全国之力进行灾后重建。上个月,我第十次来到震区,欣喜地看到:灾区最漂亮的是住房,最坚固的是学校,最现代的是医院,最满意的是居民。我邀请在座各位朋友,有机会到中国汶川走一走、看一看。如果你们身临其境,一定会为这里发生的奇迹感到震撼,也会从中真实地感受到中国的生机和活力。
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变化,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解读;对未来中国的走向,人们也非常关注。我愿意借今天这个机会,谈谈我的看法。
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曾提出我国现代化进程分“三步走”的战略构想。第一步,基本解决温饱问题;第二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第三步,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2010年到2020年,是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三步走”战略的核心和本质,都是坚持以人为本,增进全体中国人的福祉。沿着这条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前进,中国必将会有一个更加光明的未来。
未来的中国,将是一个经济发达、人民富裕的国家。集中精力发展经济,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始终是中国政府的第一要务。我们将坚持科学发展,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绿色、低碳、可持续的发展道路。我们将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进一步释放城乡居民消费潜力,使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我们将更加注重改善民生,努力扩大就业,优先发展教育、卫生等公共事业,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让各族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中国经济的振兴和可持续发展,根本靠科技。中国政府已经制定并组织实施了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我们持续增加科技投入,近五年,中央财政共投入近1000亿美元,年均增长22.7%。从今年开始实施的“十二五”规划,我们力争把研究开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现在的1.75%提高到2.2%。同时,我们将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现阶段重点培育和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设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产业。所有这些,都将促进当前发展并为长期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从世界范围看,克服国际金融危机,保证经济的稳定、平衡和可持续发展,根本也要靠科技。当今世界正处于新科技革命的前夜,新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初现端倪,诸多领域正酝酿着激动人心的重大突破。这场新科技革命,必将进一步深化我们对宇宙自然和人类自身的认识,必将开辟生产力发展的新空间,创造新的社会需求,必将深刻影响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从而从根本上改变21世纪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科技无国界。让我们共同迎接这一伟大时代的到来!
未来的中国,将是一个充分实现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的国家。在人类历史上,在反对封建专制斗争中形成的民主、法治、自由、平等、人权等观念,是人类精神的一次大解放。只是不同社会、不同国家,实现的途径和形式有所不同。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真正的民主离不开自由。真正的自由离不开经济权利和政治权利的保障。坦率地说,目前中国社会还存在着贪污腐败、分配不公以及损害人民群众权益的种种弊端。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国家。
我们要尊重和保障人权,依法保障全体社会成员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我们要健全对政府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机制,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为人民谋福利。中国曾经是封建主义影响很深的国家,新中国成立后曾经历十年“文革”的浩劫,在开放的环境下又出现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发扬民主,健全法制,加强对权力的有效监督,仍然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要创造条件让人民监督和批评政府,使政府不敢懈怠、避免产生腐败。人民的责任感和民主精神,将带动社会的进步。人民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事务越多,推动社会进步的能量就越大。
近些年来,我们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在推进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加强人民对政府的监督等方面,也有许多进步。例如,实行政务公开,政府预算公开,推行电子政务、听证制度和专家咨询制度等。我已连续三年在作《政府工作报告》之前,在网上同网民交流。今年春,我在新华网在线交流时,收到网民来贴40多万条,手机信息11万多条,页面访问量近3亿人次。同这些普通民众的交流,是心对心的交流,可以直接体察人民的喜怒哀乐和对政府的诉求,有利于改进政府工作。
未来的中国,将是一个更加开放包容、文明和谐的国家。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开放包容,才能发展进步。唯有开放,先进和有用的东西才能进得来;唯有包容,吸收借鉴优秀文化,才能使自己充实和强大起来。
我们不仅要在经济领域、科技领域继续扩大对外开放,而且在文化建设、社会管理等领域也要大胆博采众长。中国在推进现代化过程中遇到的诸多问题,如能源问题、环境问题、贫富差距问题、司法公正问题和廉政问题等,许多发达国家都曾经遇到过。对各国的成功经验,我们要认真借鉴;对别人走过的弯路,我们不应重复;对世界面临的难题,我们要同国际社会一道来破解。
我们要创造更加良好的政治环境和更加自由的学术氛围,让人民追求真理、崇尚理性、尊重科学,探索自然的奥秘、社会的法则和人生的真谛。做学问、搞科研,尤其需要倡导“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正因为有了充分的学术自由,像牛顿这样在人类历史上具有伟大影响的科学家,才能够思潮奔腾、才华迸发,敢于思考前人从未思考过的问题,敢于踏进前人从未涉足的领域。不久前,我同中国科学家交流时提出,要大力营造敢于创造、敢冒风险、敢于批判和宽容失败的环境,鼓励自由探索,提倡学术争鸣。
我们历来主张尊重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倡导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交流与合作。我国已故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上世纪30年代曾就读于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并获得博士学位,一生饱经沧桑。他在晚年提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世界大同。”费老先生的这一人生感悟,生动反映了当代中国人开放包容的胸怀。
未来的中国,将是一个坚持和平发展、勇于担当的国家。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政府和人民根据时代潮流和自身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是中国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最终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中国的和平发展,对世界不是威胁,而是机遇。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近五年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20%以上。自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年均进口近7500亿美元商品,为相关国家和地区创造了1400多万个就业岗位。未来5年,中国进口规模累计有望超过8万亿美元,将给世界各国带来更多商机。
21世纪应是合作的世纪,而不是冲突和争霸的世纪。中国是世界和平的坚定维护者。我们一贯主张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反对使用武力。中国将同国际社会一道,共担责任、共迎挑战,继续推动国际体系朝着更加公平、公正、包容的方向发展。
女士们、先生们: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13亿中国人民的庄严选择。中国30多年的变化,得益于改革开放;中国未来的发展,仍然要靠改革开放。改革开放,要贯穿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始终。倒退没有出路,停滞也没有出路。只有坚定信心、继续前进,中国才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人民才能更加普遍和以更高水准过上有尊严的幸福生活。尽管前进的道路上还会有这样那样的艰难险阻,但这一历史进程不可逆转!
女士们、先生们: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实现工业化的发达国家,在高科技、高等教育、金融服务、医疗卫生、低碳经济等领域,都具有中国所需要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中国广阔的市场、丰富的人力资源和巨大的发展潜力,可以为英国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中国政府积极推进大型企业、研究型大学和科研机构同英国的合作,鼓励双方高端人才的交流和合作研究。
英国伟大思想家培根说过,“智者创造机会,而不是等待机会”。富有思想和智慧的中英两国人民,一定能创造更多的机会,推动两国合作迈上新的台阶!我对中英关系的明天充满信心,更充满期待!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