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从“日不落”变“小不列颠”的5大原因freeto(2009/8/18 18:25:48) 点击:
43346 回复:
0 IP:
212.* * * 美国《新闻周刊》今日发表文章称,即便是在失去大英帝国显赫光环后的那些年里,英国仍然凭借其经济实力、文化影响、以核武器为依托的军事力量以及与美国的特殊关系,维系其在世界上的地位与形象。然而,去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以及之后的经济大萧条改变了一切,曾经的“日不落”帝国突然间被笼罩在一片阴影之中。今天的英国不得不重新思考自己在世界上的地位——肯定已非昔日之大不列颠,或可称作“小不列颠”。
英国衰落命运早注定 中印崛起削弱其大国作用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未来五年里英国国债将成倍增长,创纪录地与GDP相当。英国家经济和社会研究学会预测,英国人均收入需要6年时间才能恢复到2008年年初时的水平。英国政府将受到巨大影响,国防部和外交部的预算将被削减,国家软、硬实力都将受损,而无论是现任首相布朗还是有望继任的保守党领袖卡梅伦都难以扭转这一态势。
如今的英国正处于一个尴尬境地。中国和印度等新兴经济体的崛起意味着在日益拥挤的世界高层谈判桌上,英国所占位子越来越小。美国将重新考量美英间所谓特殊关系,转而寻找新伙伴,这将不可避免地削弱英国在世界事务中的作用。前首相布莱尔积极参加美国反恐战争的做法使英国继续活跃在世界舞台,然而民众甚至是政府高层对于这种美国“跟班”的角色非常不满。事实上,英国的衰落早已注定,布莱尔仅仅是延缓了这一进程。
经济引擎熄火 国际定位久未找到
经济危机席卷全球,英国却是最大输家。曾经造就英国繁荣的金融行业折戟,50年来首现通货紧缩。申请失业救助人员数量由1999年的130万迅速升至200万,而且正向300万大关迈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为英国经济衰退将比其他发达国家更严重、更持久。
作为历史上罕有的国土面积与国际地位不成比例的国家,英国曾经是那样的与众不同。冷战期间,撒切尔夫人认为自己对于拖垮苏联、为资本主义创造安全发展环境有所贡献,自视为仅次于里根的世界领导人。布莱尔在任十年间,英国插手科索沃、阿富汗和伊拉克三场战争,投入军力仅次于美国。不过,如今一切都变了。公共政策研究学会的Ian Kearns表示,“尽管我们现在仍然是个相对富有的国家,仍然是联合国安理会成员,但我们的力量在衰退。”“英国已失去帝国的地位,现在仍然没有找到自己的角色”。
军事投入锐减 恐失北约第二把交椅
英国如今仍是世界上国防预算最多的国家之一,但这种情况不会持续太久。专家认为,从长远看军费必然大幅削减。英皇家联合服务研究所报告预测,未来六年英军费开支将减少11%。Ashdown则认为国防预算需要裁减四分之一。
国防投入减少将进一步削弱英国在国际上特别是北约内部的影响力。英国在北约常坐第二把交椅,一旦减少对北约事务的投入,必然带来负面影响,甚至改变跨大西洋的力量架构,法国最近重返北约军事体系就是一个信号。英国民众对战争的支持度持续下降,7月的一次民调显示,多数英国人认为阿富汗战争“打不赢”,英军应立即撤出。作为大国实力的重要象征,英国核力量的未来同样不确定。最近进行的调查中,54%的英国民众认为政府应当放弃核威慑力量。
外交示弱金融让位 无力彰显软实力
如今的英国更倾向于提升自身软实力,但能够彰显软实力的机构和部门却在不断弱化。曾经为世界所钦羡的外交队伍正不断裁员。2004年,英国外交部关闭了19个驻外机构,驻澳大利亚、新西兰、德国、法国、西班牙和美国的一些领事馆降格。外交部职员由6000人减少至4000人,明年的预算也将由目前的20亿美元降至16亿美元。
伦敦作为金融之都的光辉岁月也已走到尽头。这里曾经诞生过全球最早、最著名的一些跨国企业,这里的对冲基金、金融衍生市场一度抢了华尔街的风头。然而,如今的伦敦只能在层层监管政策下将市场拱手让与新加坡和香港等其他金融中心。德国和法国正想尽办法限制英国资本市场发展,将全球资本更多地引向欧洲大陆。
英政坛怀念布莱尔 复兴之路任重道远
11年前,布莱尔领导的工党结束保守党长达18年的统治。意气风发的布莱尔认为英国的“后帝国时代低潮”已经过去,他的那份乐观与自信曾让国人痴迷。如今,布莱尔卸任已有两年,工党12年的执政期在很多人看来已显太长,近来议会开支丑闻曝光使英政坛环境愈加昏暗。
无论是保守党还是其他党派在下一次选举中获胜,其产生的变化都很难和当年布莱尔获胜时相比。那时,经济开始一轮前所未有的发展,连老工业中心也处处洋溢着创业热忱,正因为此,如今英国重新唱起布莱尔的颂歌。对于下一任乃至再下一任首相来说,其面临的最大挑战不仅是要重新定义英国在大国中的地位,更要复兴大不列颠时代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