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留学英国现状 有人抑郁有人自信freeto(2015/11/9 17:01:43) 点击:
41249 回复:
0 IP:
116.* * * 中国学子初到国外留学,究竟会怎样?作为一个南京妈妈,黎铭历时180天,走访了包括哈佛、耶鲁、斯坦福、牛津等24所世界知名大学,探寻中国孩子的求学现状。
她把这些孩子的故事写成了一本书——《听说》。
“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故事,有人在国外很成功,适应很好;也有人感到沮丧,甚至有人因留学得了抑郁症。我希望这些故事,让我们更了解国外教育,也能够给我们自己的教育有所启示。”
揭秘留学生真实生存状况 有的学霸初到国外不适应 遭学校处罚后重燃斗志
打游戏、喝酒、挂科、想家、哭泣,这是上海小伙子王田初到UVA(弗吉尼亚大学)的混乱生活。
王田说,自己到UVA后麻烦接踵而至。作业、医保表格甚至汽车违章罚款都没有按时交,连高中IB学分也没有按期转,一连串的滞后给王田的学习、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终于,申请学校时他所获得的“特权学者”身份被取消了,而这一下子燃起了曾经也是学霸的王田的斗志。
“这个孩子及时确定了自己的目标,注重时间管理,把挂科的科目都补了起来,现在很好。不过在我看来,谁的青春不迷茫。”说到这里,黎铭显得很宽容。
有人因学习压力大得了抑郁症 回国找回自信后“再度征战”
帝国理工的工程,与牛津的文科、剑桥的理科在英国教育界堪称“三足鼎立”。无锡男孩王阳曾因被帝国理工学院机械工程专业录取而一时被羡慕妒恨。
“我到帝国理工采访,王阳就成了帮手。而当王阳面对我的镜头说‘因为抑郁症,我休学了一年’的时候,当时我真的很震惊。”
王阳告诉她,自己就想把这段经历说出来,让大家了解抑郁症,更了解留学的孩子。
“王阳告诉我,自己当时不爱说话,把自己关在房子里,整夜失眠。而究其原因,王阳觉得一是留学到了新的环境,二是世界顶级大学的学业压力比较大。”
王阳坦言,自己去看了医生,但药物不能根治他的状况。
“他在父母的支持下休学一年回国治疗。让人欣慰的是,他在家乡的修理厂做学徒修车,情况竟慢慢好转了。后来,王阳再次回到大学,并积极参加学校各种活动,成绩也保持在二等水平。”
有中国学生遭遇恶作剧 勇敢维权让肇事者被开除
在BU(波士顿大学)大三的吴奕格是高考失利仓促准备出国的一个例子。他来到了鲜有亚裔的美国爱荷华大学。
而在那里,吴奕格向黎铭坦言自己“遇到了种族歧视”。
“当地学生会因为好奇开始一些恶作剧,有时候会用马克笔把他宿舍的猫眼堵上或者套住门把手,还会出言不逊。
吴奕格勇敢向学校汇报,维护了自己的权利,恶作剧的学生被开除。勇于表达自己的意见,利用学校保护好自己是吴奕格初来美国的最大体会。”
吴奕格非常努力。他成功转学BU以后,高昂的学费促使他去打工。就在别的孩子春假去旅行的时候,在房产中介打工的吴奕格却在带着客人看房子。
吴奕格现在已经有能力支付自己的部分学费并且能邀请父母去美国旅游。“他挣到的不仅仅是学费。”
这些都是真的吗?哈佛图书馆凌晨4点挤满人?只有考试前才这样,平时没这么多人
凌晨4点的哈佛图书馆,究竟是怎样一番景象?
南京外国语学校优秀毕业生、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研究生许吉如在受访时这样告诉黎铭:“我大三的时候,交换哈佛大学一年。凌晨4点的哈佛图书馆的确灯火通明,人头攒动,不过那只是考前复习的阶段。”
而哈佛大学一年级李同学更是坦白告诉黎铭:“哈佛大学图书馆下午4点是比较空的,大家都在运动或者课外运动。很多学生是很晚才去图书馆学习,所以才会待到凌晨。不过凌晨4点的哈佛图书馆,味道真是不好闻。”
在寻访中意外得到的这一答案,让哈佛学生苦读的神话在黎铭心中有了更为真实的“落地”。
有人能“混”进当地“兄弟会”?经历严格考验后,中国学生确实能进去
毕业于上海大同中学的罗昉芊是以兄弟会“网红”的身份介绍给黎铭的。
不过,罗昉芊却告诉这位南京妈妈,自己刚来到UCLA(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时候并不开心。
原来罗昉芊从小到大都是学校风云人物,所以,刚到异国他乡总没有归属感,这一情况直到他进入一个创业兄弟会后才改变。
罗昉芊介绍说,这个团队有50多个UCLA的成员,经常在一起玩乐,探讨各种问题。
不过,想进会可不容易,罗昉芊需要通过各种任务考验。在经历了一个学期地狱般繁忙的日子以后,他如愿以偿入会。
罗昉芊告诉黎铭,这是一个职业兄弟会,最初让大家聚起来的就是对创业的热情。
“这个孩子确实‘混得好’,就连隔壁学校的学生都经常会关注他晒出来的各种活动。不过我想说的是,不要只看到这些留学生PO出来的吃喝玩乐,没有看到他背后的努力。”
“做饭社交”颇受欢迎?做做饭、聊聊天,比喝酒跳舞的“美国趴”好
不过,中国留学生的社交方式还有很多,比如party就是大学生活的一部分。在NYU读数学经济的杭同学就详细介绍他们学校的几种聚会。
一种是美国同学举办的,会去酒吧听听歌跳跳舞,门票由邀请的同学负担,饮料自己买;一种是中国同学举办的,大家AA,一起出去吃吃饭;还有美国同学会去一间别墅开Party,和美剧上看到的一样,这样的聚会会发生很多事。
杭同学告诉黎铭,他不喜欢那样的Party社交,而是分享了他的“做饭社交”;即和同学们一起做做饭,聊聊专业,因为自己烧的一手好饭菜。
一些留学生表示,刚到美国时,会努力和美国人混在一起,但新鲜感过了,共同话题就会少了,大多数中国留学生会慢慢发现,最后还是愿意混“中国圈”。
怎样考虑“未来”?有人想报效祖国 也有人想国外创业
“未来”,也是很多中国留学生踏上留学那天,就在考虑的问题。
回国创业:用美国经验为中国做事
“我会选择回国工作。”毕业于杭州外国语学校的严世乔直言不讳地告诉黎铭。
“我访问他时,这个孩子正在学校附近的劳伦斯实验室带薪实习。
他说,他会在美国发展几年积攒经验,但最后要回国工作。原因很简单,父母送自己出国读书,享受蓝天、白云和空气;自己学成回国,为父母的蓝天、白云和空气做些事情。”
国外创业:美国没有“新人潜规则”
不过,也有很多中国留学生有机会会在国外找工作。毕业于南京一中的文维同学从威斯康辛大学毕业后,已经在纽约一家公司工作。
“文维很喜欢美国工作环境的一点是:这里没有‘新人潜规则’。”
文维告诉黎铭,她工作的地方没有人差遣她端茶倒水,而是大家都做好自己的工作,真正能学到东西。目前,文维已经拿到了六年的工作签证。
无论在哪里,最不想和父母借钱
在中国的留学生中,“创业”也是个点击率颇高的词。不过,在国外创业可不如想象的那样简单。
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毕业的方震告诉黎铭,他在大学时期就是学校的中国学联主席,很有能力。现在自己创立了“邻客美国公司”。
不过,他坦言正处于最困难的时候,公司前期无法盈利,又要支付很多费用,而他最不想的就是和父母借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