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虚报个人信息导致在英两千华人汽车保险被作废mmres(2011/12/18 22:35:59) 点击:
41751 回复:
0 IP:
218.* * * 据英国《华商报》报道,记者获悉,直至今年十月,已有近两千在英华人的车保险被废。这些保险都是由于当事人或所谓的保险代理商虚报个人情况而被法庭宣告无效。
保费狂涨 犯罪分子乘虚而入
在英国驾车购买保险是强制的。各地巡逻的交通警察都佩带有全套检查设施,可随时查看行驶在公路上的车辆是否购买过保险。一旦发现没有保险,车辆可能被强行拖走。驾驶者会被处以罚款和扣驾证点数。
由于过去5年英国的汽车保费居高不下,19-25岁青年的汽车保险一路上扬。很多人买得起一辆二手车,却供不起保险费。例如一辆用了十年的福特售价可能不到2千镑,一名23岁的青年的保险费高达3600镑。如果是海外留学生(例如持有中国驾照),保险费还要再往上加一至二成。
高昂的保费让很多人,特别是外国留学生烦恼,犯罪分子乘虚而入。而那些为了省钱的买保人可能有意或无意间助长了这些犯罪行为。
投保信息被篡改 保单成一纸空文
今年5月6日早晨,在Aston大学读硕士的中国大陆留学生陈某发现停在屋外的小车被盗,他打电话到保险公司要求赔偿。保险公司经过调查后拒绝理赔。陈某不理解,自己买了保险,保险公司也确认有他的保单。几次电话交涉后,陈才了解到事件的真相。
当初买保险时,陈在网上查过,那些大公司都索价3千多镑。后来听同学说,有一个保险代理商很便宜,能给7折。陈就电话联系,果真是7折。对方服务周到,还上门收钱送保单。陈查了保单,是出自一个货真价实的大公司,上面有陈的名字、地址,他确认无疑。
当5月6日车辆被盗后,陈某第一时间打电话到保险公司,业务员回答说:“你是有保险跟着我们公司”时,陈以为万事大吉了。可他没想到,那个所谓代理商在向保险公司落单时,虚报了陈的真实情况,其中与此案有关联的是陈所住的房子中根本没有车库,而代理商则声称陈晚间是把车停在车库里。
22岁留学生变身为3个孩子的大伯
在伯明翰城市大学就读大二的华人留学生方某今年初在驾车回家时,不小心倒车撞翻邻居的围墙。方某下了车很有礼貌地向邻居表示道歉,并拿出自己的保单,表示保险公司会搞定一切。方某一打电话到保险公司,问题就出来了。在保险公司的保人档案中,方某年龄52岁,公司行政人员,而他真实的省份是22岁的留学生。保险公司的资料还显示,方某已婚、有3个孩子。
保险公司以方某虚报个人资料骗取保险拒绝理赔。留学英国已5年,自以为对英国有所了解的方某顿时懵了。他当初买保险时,一切如实相告,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在朋友的帮助下,他报了警。警方经过调查,基本弄清事实真相。
方某去年4月正为购买车辆保险愁眉,查了多家公司保费都在3500镑左右。后来同学给他推荐了一个保险广告,广告说优惠可达五折。方某电话联系后,激动不已,很快交钱确认。一周后他收到XX大公司的保单。方某觉得这保费真的很便宜,他不停地向周围的同学推荐这家中间商,还计划今年4月保单到期后继续跟这家中间商续签。没想到2月份的撞墙使得真相败露,保单只不过是一张废纸。
犯罪分子幽灵般出没
12月9日,记者采访了伦敦警察局反保险欺诈行动组(Insurance Fraud Unit)了解其中的黑洞。据悉,不法分子通常在网上、报纸、杂志,或学校、社区的广告栏内,以五折、六折的优惠价格推销汽车保险。他们在收到电话或网上查询时,先把客人的真实资料输入到正规的保险公司网站,得到一个报价后,篡改客人的资料再输入到保险公司网站。例如在某正规保险公司的网上,输入真实的个人资料保险费是2千5百镑,篡改资料后的保费变成1200镑,不法分子加收500镑的差价后,就这样客人还是觉得便宜了800镑。客人当然心甘情愿交钱。
据警方统计,不良分子篡改最多的是年龄、无事故记录、职业、车辆停放地方等。警方表示,这些不法分子像幽灵般,他们大多没有办公地点,要不出没在网上,要不就是在外国人较集中的社区和大学出现。一般都是要求客人用现金和卡支付。现金被犯罪人吞了,卡支付部分则是直接付给保险公司。
据反保险欺诈行动组透露, 截止今年11月,已有11名犯罪嫌疑人被捕,其中2名华人。
在记者追问为什么不法分子能够如此猖獗时,警方表示:一,犯罪分子利用网上服务,有不需要与当事人面对面洽谈的“优势”;二,由于信息保护法所限,保单上一般只列出姓名、地址、保险日期,很容易将主要的个人资料篡改,买保的人往往被蒙在鼓里;三,英国通常一般保险索赔率不到5%,特别是那些留学生的事故索赔率可能更低。不良分子有侥幸的心里,知道被识破的几率很低。
专盯外国人和留学生
记者从伦敦、伯明翰等多个城市的法院获悉,直至今年10月,全英已至少有2万个汽车保险被宣布无效,其中属于华人的接近2千,约占10%。伦敦警察局表示,保险欺诈的主要对象是留学生,以及那些不太了解保险业运作的外国人。
据悉,去年上半年,英国各大保险公司纷纷接获一大批有问题的理赔事件,当事人来索赔时都声称是通过所谓授权中间商投的保,英国保险业中新型犯罪才露出马脚。从去年底开始,保险公司展开自查,对怀疑有问题的保单通过书信或电话联系,希望当事人更正或补交保险金。如当事人对保险公司的查询拒不理睬,或不愿交差额的,保险公司只好经法庭确认,宣布保单无效。
伦敦警察局打击保险欺诈行动组向记者透露,英国保险业协会已集资1千万英镑,决心除掉“内鬼”。保险协会希望通过华商报再次向华人呼吁,购买不实保险等于自欺欺人,根本不会保障自己的生命财产。